一、本書在說甚麼
作者愛瑞克闡述內在原力指的是一種影響力,透過有形的(文字和肢體語言)或無形的(同理和慈悲心)方式來引發他人的動機,進而幫助我們一同完成某些事情,因此作者認為一群人比一個人可以走得更遠。
作者於今年上半年舉辦「為你引路,從優秀到卓越」的演講,而本書將演講的內容闡述得更完整,也多添加了許多故事,其中演講的核心就是心態,心態是修改人生演算法一顆重要的種子,作者在書中說:「人們心態決定了選擇,選擇決定了行為,行為成了習慣,習慣則形塑成每個人一生所呈現的樣子」,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,我把它抄了下來放在我的書桌上時時提醒自己,一個人的心態會決定他一生。 書中分成9個章節,分別列舉出內在原力者的心態與一般人有甚麼差別。
二、本書特色
本書有正反兩個封面,作者建議外向者可以從橘色那一面開始讀,這樣可以由外而內來調整心態,而內向者可以從綠色那面開始讀,這樣可以由內而外的來調整心態,我覺得我屬於內向者,所以我從綠色那面逆著讀回來。
書中共分成9個章節,分別列舉出內在原力者的心態與一般人有甚麼差別,因此等等的章節介紹我是以我逆著讀回來的順序來介紹的。
三、內在原力者的心態
(一)常保初心
普通人是先做再說,時常走到了終點才發現不是自己真正要的;內在原力者以終為始(Be,Do,Have),先決定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,未來在做任何決定時,以最終想成為的人為依據,在做抉擇時就不會出錯,而你會發現當你專注在哪裡,力量就在那裡,因為當你專注在最終的自己,那麼你人生的所有資源會自動凝聚起來,朝著你要的目標前進。
(二)包容力
普通人很容易在人身上貼標籤,藉以辨別各種人;內在原力者平等對待人生旅途遇到的每一個人,避免只憑一瞬間的好壞來判斷他人,就算遇到了壞人也不抱怨,因為他們可能曾經照亮過前人,是我們自己來晚了。另外不要想著去戰勝他人,珍惜每個可敬的對手,因為有他們你才能不斷的進步。當你擁有包容力,將能影響更多的人。
(三)沒有壞事
普通人遇到壞事就會自認倒楣怨天怨地;內在原力者認為沒有真正的壞事,他們會去找出壞事藏在背後的好事。作者說:「任何事情的發生必有其目的,而且有助於我」,當體認到生死才是較大的問題,其他的問題瞬間都變得微不足道了。
(四)無限思維
普通人害怕失敗,因此很少願意冒險跨出每一步;內在原力者勇於嘗試,不斷從失敗中獲取新的想法與經驗,《原則》這本書裡說過:「成功固然比失敗好,但失敗卻比平庸來得好,因為失敗的經驗至少會為生活帶來新滋味」。透過每一次勇敢的嘗試,你所創造的資源是無限的。
(五)站對地方
普通人透過「推」的力量,將產品與服務推薦別人;內在原力者透過「拉」的力量,藉由社群媒體建立屬於自己的人脈網路,樹立優質的形象與口碑,將人們吸引過來。當你站在對的人脈網路上,就會吸引到與你相同頻率的人,因此如果你想要成功,就開始建立屬於自己的人脈網路或加入成功者的人脈網路吧!
(六)成功方程式
普通人遇到不錯的誘因就可能走向錯誤的路;內在原力者能夠篩選、過濾掉不屬於自己應追尋的事物。作者提出成功方程式為:熱忱*能力*思考方式*成功的防護罩*人際槓桿。透過對事物的熱忱、專業的執行能力、正向的思考方式外,還需要具備成功防護罩,就是用來過濾、阻絕負面雜音,以確保自己專注在最終的自己,及人際槓桿就是透過人脈網路將自己努力的成果被更多人看到。這五種要素交互相乘,將帶你走向成功的道路。
(七)利他共贏
普通人是行有餘力後,才開始利他;內在原力者利他的比重會大於等於自己的年齡,但我們也不是要無條得給予, 必須知道自己的界限,選擇具高影響力及相對低成本的幫助方式,才能產生利他也利己的共贏模式。
(八)三種工作
普通人是等賺夠了錢再從事無償及自我實現的工作;內在原力者是將有錢的工作、無償的工作及自我實現的工作整合在一起,在金錢、興趣、自我實現三方面取的平衡。當你在不同的領域發展都有多元的發展,即使將來在某個領域跌落谷底,也不至於讓你的心靈陷入絕境。
(九)一人公司
普通人憑著自己的專長去找一份工作;內在原理者用經營一間公司的角度來執掌自己的生命規劃,透過展現個人才華來吸引他人互相合作,進而相互碰撞激發出更大的能量,這就是作者認為一群人比一個人可以走更遠的原因。
四、結語
每個人都有修改自己人生演算法的能力,隨著每一次心態的調整,最終將成為你的習慣,讓內在原力的力量無限放大。
作者說過每個人都會死去,但作品會留下,因此期許自己在生命當中不斷的累積作品,不管是讀一本書寫下心得或是參加演講的心得回饋又或是教育孩子,這些都是屬於你的作品。從現在開始創作屬於你自己的作品,未來將不會留下遺憾。
購買書籍連結:
金石堂:https://tinyurl.com/y93nqq4b
Rakuten kobo:https://tinyurl.com/y8stvnb4